团结就是力量

2015-12-13

 

    2015915日,我科新收一名年仅3月大的患儿,起因由于感冒在外院住院治疗期间发现心影增大转至我院就诊,入院当天,即做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所示令所有人震惊,该患儿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心影明显增大,心肌肥厚,心功能指数极差;家属更是接近崩溃边缘;本以为只是一个小感冒,没想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们毫无准备,就如晴天霹雳。

    当天立即转入监护室治疗,治疗期间请多科会诊,讨论治疗方案,组合经多科会诊协商后决定手术治疗。于2015928日送手术室行冠状动脉移植术,这是我院首例实施该类手术;面对患儿心功能太差,对手术的耐受性不好,术前讨论准备实施ECMO辅助循环治疗,有利于患者手术的成功及术后更好的恢复。

    2015928日手术当天,我科所有医护人员早早到达科室,将患儿顺利护送至手术室,每人心头都紧紧的绷着一根弦,但大家像往常一样训练有素,认真、用心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目的就是让手术顺利安全的实施。送往手术室当天,患儿父母也带着无比感激的心情用心的配合我们做好一切工作;还清晰的记得那一幕:患儿由手术室工作人员从我科工作人员手中接走,孩子的父亲和我们一同目送患儿进入手术室,看着一点点远去的身影,孩子的父亲流下了让人心酸的泪水,那一刻作为一个医护人员或旁观者,更多的是心酸和同情,也许结局怎样谁也无法预知。

    终于在北京时间18:30分,手术室打来电话,叫我科同事去手术室门口协助接手术,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手术顺利结束。同时由麻醉科,体外循环科、小儿心脏外科、心脏儿科以及外院聘请的专家等一同协助将患儿转至我科监护室。转入监护室当天由外院聘请专家给予我们床边手把手指导ECMO的使用及护理以及注意事项。手术当日患儿病情稳定,次日早晨,我科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学习ECMO的使用,由外院专家及我科主任教授主持指导,根据我科该患儿低体重,低年龄,做出更详细更周全的指导,使得之后的工作顺利稳定的实施。终于在930日患儿成功脱离ECMO使用,生命体征平稳;1016日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可是胜利的喜悦来的过早,让人无法预知的未来才是更大的难题;拔管后患儿由于气道高度敏感,哮喘频频发作,所以保持患儿安静是最好的治疗方式,但是患儿又存在肺部痰多的问题,以至于无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治疗总是自相矛盾;经历了无数次的哮喘发作,患儿心功能开始恶化,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再次插管;二次插管面临这一个更为严峻的考验,什么时候可以再次撤离呼吸机,这是让大家都捏一把汗的问题。还好这个年仅三个月的小孩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给予我们信心和希望;终于在1014日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当然接下来的48小时才是重中之重,如若度过了这48小时,才可以用成功拔管这个词。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我科每位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和期待中度过,只希望我们付出能换来这个小生命的坚强。就这样患儿在我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一天天康复;在这期间患儿家属手中接收的病危通知单数不胜数,作为家属相信他们承受了更多的煎熬,家属的配合给我们医护人员更大的鼓励,同时也给患者更多希望。也许在大家看来一切风波已经平静,其实不然,接下来的日子更是波折不堪,在所难逃的术后感染扑面而来,抗生素一个接着一个来扼杀在这小天使身体里的每一个病毒,终于,病毒被这顽强的生命所折服,感染一点点得到控制。期间肺部护理不能忽视,拍背吸痰,一步都不能马虎。1026日患儿转危为安,在转出监护室打开大门的那一刹那,患儿的父母再次留下了眼泪,不同的是这次是喜悦的泪水。喜悦中带着感激,不停的重复着“谢谢二字。这一刻,作为医护人员,我们的辛苦不算什么,还有什么能比这时的“谢谢”二字更有力量,付出了,这就是回报。“给予生命的延续”,这是我们工作的值守,也是我们的天职。成功需要很多因素,天时、地利、人和。而给予这个小天使生命的延续更多的是团结。

 

 

 

 

 

 

(图文/心血管儿科/杨文雯、潘佩珍)